暖风拂面,柳树抽绿。在我国产粮榜首大省黑龙江,随气温继续回暖,各地春耕作业自南向北接连进入高潮。水肥一体助力增产增收、改装农机提高耕种标准化水平……“五一”期间,为抢抓农时,黑土地上的人们一刻不断,在5月的暖风中种下丰盈的期望。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新华乡的玉米单产提高科技演示园区,一台耕种机从地头动身,向远处隆隆驶去,播下玉米种子的一同,一根根黑色软管也被埋入垄台中。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连文站在地头,指着与黑色软管相连接的一根根碗口粗的塑料水管说:“这片地终年均匀亩产在2000斤左右,本年选用水肥一体化形式耕种,估计产值至少能提高400斤。”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新华乡玉米单产提高科技演示园区地块里正在进行水肥一体化耕种作业。新华社记者黄腾 摄
在演示园区地头一间小房子里,水泵、配肥罐等设备现已装置好。黑龙江秋慧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冰冰说,公司终年流通这片地进行演示化栽培,不断将新式农业技术使用其间,为周边农户做演示。“这些设备通过主管道与地里的黑色软管连通,将水肥精准作用于作物根部。”
李连文站在地头算了一笔账,选用水肥一体化形式栽培,榜首年每亩一次性投入约300元,依照每斤玉米0.8元价格核算,首年增产收益就能掩盖投入本钱。“地里的软管需求每年替换,第二年开端每亩本钱只需100元左右。”李连文说,从更长的种田周期看,选用水肥一体化形式栽培稳赚不赔。
北大荒集团建造农场有限公司农机手许呈浩正在为耕种机装置第二代大豆根瘤菌剂喷施中控箱。新华社记者黄腾 摄
由北林区向北170多公里,在黑龙江省北安市境内的北大荒集团建造农场有限公司,农机手许呈浩正和工友们一同为耕种机替换第二代大豆根瘤菌剂喷施中控箱。“本年晋级的中控箱里除了菌剂罐,还增加了气泵,假如喷口产生阻塞,可以用气泵直接吹开。”许呈浩说,这台气吹式电控耕种机作业非常精准,能把种子依照预设深度精准“打进”土壤。
北大荒集团建造农场有限公司旱田地块里正在进行上肥作业。新华社记者黄腾 摄
“耕种时喷施大豆根瘤菌剂咱们已进行了两年,喷头阻塞的问题现在总算处理了。”许呈浩说,在大豆根瘤菌剂的助力下,曩昔两年农场大豆产值节节攀升。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乡村厅了解到,2024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值达1600.3亿斤,创历史上最新的记载,接连15年居全国榜首。
“这是我的美好时间。”德国游客Rita头戴遮阳帽,骑着小电驴在阳朔十里画廊奔驰。…
备受重视的“好房子”国家标准——《住所项目标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文件初次从方针层面将“好房子”概念转化为可执行的量化目标,以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所必配电梯、日照噪声严厉限值等38项中心条款,重塑住所产质量量标准,推进职业从规划扩张的“量”年代加快迈入质量竞赛的“质”年代。…
人民日报社概略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协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维护联络咱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